解锁AI教育密码,七中育才汇源校区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25-04-25来源: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 作者:江蕾浏览量:1863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以前瞻性视野探索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认知提升—技能培训—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为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鲜活样本。

AI赋能教师成长:从理念到能力的全面提升

专家引领,认知升级

2025年4月,四川师范大学周雄俊副教授走进七中育才汇源校区开展专题讲座,围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为教师队伍带来前沿理念与实践指导。

20250425_012607_812.jpg

周副教授以DeepSeek大语言模型为例,系统解析AI在教育场景中的多元应用,重点介绍普通模式、深度思考模式、联网搜索及附件上传四大工作状态,特别强调“深度思考模式”在复杂问题解决中的技术优势。他指出,AI与教育融合的核心价值在于“解放教师生产力”,通过承担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作业批改等重复性工作,让教师得以聚焦教学创新与个性化指导。

20250425_012607_813.jpg

针对“如何最大化AI教育价值”这一关键问题,周副教授强调“精准指令”的核心作用,通过丰富教学实例演示指令设计技巧,现场分享生成教案、作业设计的实用提示词模板。结合“布鲁姆认知目标”“SOLO分类模型”,演示如何通过结构化指令优化作业设计,为教师提供可复制的AI应用方法论。

20250425_012607_814.jpg

技能赋能,应用升级

学校智慧教育中心开发了“理论+实操”的培训课程,在青年教师团体中开展系列培训。聚焦当下前沿信息技术,结合校区教学实际需要,以课程演示、实操的方式扎实推进技术指导,从操作上促进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

20250425_012607_815.jpg

向绍文老师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切入点,系统演示资源获取与备课应用技巧,分享“教学目标设定”“核心素养提炼”等场景的提示词模板,助力教师精准化教学设计。针对微课制作与资源管理需求,他现场展示AI工具在会议记录、个人资源库搭建中的实操流程,并结合赛课经验分享技术落地心得。

20250425_012607_816.jpg

刘兰老师以DeepSeek软件应用为引,解析多平台联动的高阶教学技巧,重点分享课件、试题、视频等资源的精准搜集方法论,强化高效备课能力。针对线上教学场景,她现场演示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及直播平台互动操作,系统梳理“技术工具-教学流程”融合路径。

20250425_012607_817.jpg

AI赋能教学创新:跨学科融合的深度实践

从实践上提高教师改进教学的能力,学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人工智能教学设计及案例大赛,为AI与学科教学融合提供前沿范式。

学校多学科团队打破壁垒,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AI融合实践,在培养学生数字化素养上实现突破。

数学组易雪梅老师以“创作低多边形风格橙子画作”为任务锚点,借助生成式AI实时演示几何图形的艺术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AI生成规律—猜想图形变换逻辑—验证归纳推理—设计个性化作品”的链条中,自然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这种“AI+美术+数学”的跨界设计,让抽象的几何原理在可视化创作中具象生长。

20250425_012607_825.jpg

地理组联合多学科开展“校园中庭改造”实践,运用DeepSeek算法、即梦AI图像工具及Floorplanner平台,从地理环境分析到空间数学建模进行智能化设计。在锦江区综合实践成果展示中,李鑫兰、成红老师带领学生团队通过AI生成的改造方案与智能模型演示,摘得中学组一等奖(第一名),为新课标“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模块提供落地案例。

20250425_012607_827.jpg

信息科技组向绍文教师深耕AI课程开发,作品《让会说话-制作简单AI数字人》入选教育部第28届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典型案例。该案例以“AI创意工坊”为载体,不仅展现了七中育才集团化办学的课程建设成果,更成为全国AI教育领域的标杆性实践,形成可推广的课程范式。

20250425_012607_829.jpg

20250425_012607_830.jpg

AI赋能美育创新:科技与艺术的交响曲

运用AI粘土技术,将校园照壁、舞勺校场等标志性场景转化为数字艺术作品,通过智能建模与色彩渲染,让静态建筑与活动瞬间在虚拟空间中焕发生机。这种将日常校园风景转化为“童话盲盒”的创意实践,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

依托AI视频生成技术,学生笔下的科幻画作正突破纸面限制——星际穿越的飞船拖曳光轨、未来城市的机械巨人舒展肢体、璀璨星云中的星球旋转生辉。系统通过智能解析构图与色彩逻辑,精准捕捉创作细节并赋予动态效果,使“静止的想象力”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短片。

AI时代的教育创新,本质是人的能力升级,唯有扎根真实教学场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能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中锚定正确航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AI教育应用,培养具有数字胜任力的创新人才,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育才方案”。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头条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