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闻核色变”到“知核善用”,新都四中学子开启科学探索之旅
发布时间:2025-09-30来源: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四中 作者:翁玉华 通讯员 邹胜丽 廖文君浏览量:1727
9月25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四中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核医未来,向‘新’而行”四川省青少年核医学科普教育培训活动。四川核与辐射医学救援队携手成都医学院带领学校师生共同走进了这场科学与人文交织的探索之旅,见证了学生们从“闻核色变”到“知核善用”的思想蜕变。 “核”你初见:从陌生到熟悉 活动伊始,四川核与辐射医学救援队的林元杰老师以一句“同学们,你认识‘核’吗?”拉开与“核”相遇的序幕。学生们纷纷举手,答案从“核磁共振”到“核污染排泄”真实反映出学生们对“核”的初步印象。 当屏幕上出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珍贵影像时,阶梯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林元杰深情讲述“三线建设”背后的家国情怀,强调“我们宁愿备而不用,也不要用而不备”。这一刻,科学知识悄然升华为民族精神的传递。 “核”中有爱:科技温暖人间 在“核仔科普”环节,学生们惊喜地发现“核”不仅能用于安检、肿瘤追踪,还能助力农业育种、环境治理。学生们纷纷感慨道:“核医学的世界竟如此神奇!”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语言表达也愈发流畅准确。 在操场上,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核化洗消车的展演。在工作人员的操作展示下,各个按钮应声启动,显示屏上跳动变换着与“核”相关的种种数据。学生们惊呼:“好酷!”他们通过AR眼镜体验了伤员洗消的全过程、特制溶剂遇“污染源”汽化的神奇瞬间。洗消车里回荡着此起彼伏的掌声。 当林元杰补充提到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也运用了核技术时,有学生脱口而出:“这就是‘小核大用’啊!”在场的师生都自发地为这灵动的表达点赞。 “核”需慎用:敬畏与守护并存 林元杰通过“铱192事件”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核技术误用的严重后果。一句“世界上绝不可能有两种药,一种是完全治好核辐射的药,一种是后悔药”,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学生。 在讨论“生活中哪类人群需特别注意核辐射”时,学生们积极发言,最终在林元杰的引导下明确:孕妇与婴幼儿尤为敏感。有学生轻声感叹:“核辐射原来无处不在啊!”这句话折射出他们初步建立起的对科技的辩证认知——既向往其利,也要警惕其害。 “核”你互动:实践出真知 最令学生兴奋的环节,莫过于亲手操作盖革计数器检测辐射。孩子们围拢在仪器旁,眼神专注,动作谨慎,仿佛一个个小科学家。这种体验式的学习,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观察、记录与表达的能力。 “核”问未来:思考永不止步 最后的提问环节,学生的问题从“我国核发展阶段”到“如何防范核辐射”,甚至延伸到“核武器的阅兵亮相”。这些问题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展现出难得的思辨能力与好奇心。他们正在用语言探索世界,用问题连接未来。 此次核医学科普活动,不仅是一堂科学课,更是一堂生命课、人文课。这场融合物理之精、化学之妙、生物之奇的奇妙之旅,让学生们在认知中建立理性,在体验中萌生敬畏,在交流中锻炼表达。未来已来,向“新”而行。愿这些祖国的未来,既能拥抱科技之光,也能守护人文之温,在核医交汇的星辰大海中,勇敢航行,茁壮成长。 |
责任编辑:杨紫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