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转诊”让市民就医更省心

发布时间:2025-04-22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作者:王波、袁唯茜浏览量:1899

  “我不会线上挂号,只能到医院排队,再加上检查、等结果……一套下来要花很多时间,又累又费劲。现在看病方便多了,省心又省事。”70岁的杨玉芳患有房颤,之前一直在医院看病。如今,她在家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到医院的服务。近年来,随着四川省成都市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的推进,不少患者像杨玉芳一样,就医体验得到了显著改善。

  前段时间,杨玉芳的心脏再次突发不适,她来到家附近的双桥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医生迅速对她进行了首诊。经过检验检查后,医生通过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将她转诊到附近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整个过程,我们通过网络就能在平台上一键办完。不仅我们方便了,患者也跳过了从卫生服务中心到医院需要进行的再次挂号、排队等,还避免了重复检验检查。”中心医生雒芳说。

  “现在,基层医生通过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可以实现上转医疗机构床位的‘一键锁定’,上级医疗机构接诊医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患者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的‘一键调阅’,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转诊申请成功后,患者也会收到短信提示,清楚告知就诊医疗机构和科室的具体信息。这彻底扭转了过去纸质转诊单、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的“中介式”转诊模式,让“数据跑腿”代替“患者跑腿”。

  “这不仅为我节省了挂号费,还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如今,病情稳定的杨玉芳已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并办理了特殊门诊。她说:“只挂一个号,就能直接去到大医院,还能回来继续治疗。我今后就来这里了。”

  医院为何会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号源?“这得益于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的建设。”成都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促进顺畅便捷的双向转诊,上级医院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并建立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就诊制度,“这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便利,还推动了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共享号源的基础上,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还构建了市域内的网格化转诊体系,平台能够根据居民病情需求精准匹配最优、最近的医疗机构,让居民有了更多选择。

  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已规范化建设医联体146个,涵盖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等多种类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参与了医联体建设,纵向贯通了省、市、县、镇、村,横向覆盖全市23个区(市)县。未来,成都将继续按照“边试边改,逐步铺开”的原则,有序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入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力争到2025年底,市域内双向转诊信息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没想到医院为我们转诊患者提前预留了床位,一到医院就能立即安排手术。”72岁的徐宜昌在双桥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次常规检查中,发现甲状腺结节且不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医生立即通过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向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交了转诊申请。第二天,徐宜昌来到市二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后,医院立刻为他安排了手术。

  “从发现病情到接受治疗,他的整个治疗过程都非常高效。这不仅为患者争取了更多治疗时间,也大大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中心医生张强说,随着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的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能面向全市医院申请转诊,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医院。

  近年来,成都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走深走实,依托“智慧蓉城”建设,创新打造覆盖全域、全流程的成都市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以“一平台、一机制、一号源”为建设思路,实现了“转诊申请一键提交、检验检查结果共享调阅、转诊消息实时提醒、逐级转诊有序就医、分级授权规范转诊”五大突破。

责任编辑:范雨洁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头条

热点内容